一、自评结论
(一)部门整体绩效自评得分
民政部门部门整体绩效自评得分96分。
(二)部门整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执行率情况。
民政部门2022年预算数11,605.29万元,执行数21680.25万元,执行率为100%。
2.完成的绩效目标。
2022年,荆门市民政局较好的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以下工作目标: 一是精准精细,落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部署;二是用心用情,提升“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新水平;三是提能提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四是求实务实,着力营造民政事业发展新气场。
3.未完成的绩效目标。
年初绩效目标基本完成。
(三)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工作计划未开展,项目进展缓慢,社会作用发挥不显著。
2、后疫情时期养老机构常态化监控管理,实行查抗原检测入住,导致群众满意率下降。
(四)下一步拟改进措施
1、进一步兜牢兜实民生底线、关心关爱“一老一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规范专项事务管理、提高自身建设水平。
2、进一步加快推进项目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和可控性。
4、在日常预算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加强预算支出的审核、跟踪及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完整、准确地披露相关财务信息,尽可能地做到决算与预算相衔接。
附件:2022年度民政部门整体部门自评表
二、佐证材料
(一)基本情况
2022年以来,荆门市民政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民政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1、聚焦基本民生,筑牢乡村振兴“兜底网”。一是落实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政策,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全市全年城乡低保救助5.3万人、3.06亿元,临时救助2500人、900万元,特困供养救助7434人、7403万元。落实“单人保”、重点救助等政策,全市共将8855名重病、重残人员纳入“单人保”救助范围。二是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健全社会救助标准量化调整机制,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上调至780元/月、550元/月。启动困难群众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2799万元、价格临时补贴1008万元。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建立2158名农村 “三类对象”动态监测平台,摸清困难群众和救助需求,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开展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全市实施政府购买救助服务项目17个,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掇刀区开展了社会救助“物质+服务”改革试点,沙洋县开展了居住地审核确认低保试点,社会救助服务供给更加多元。三是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稳步提升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困难群体社会福利水平,全市发放高龄津贴2640万元,惠及5.5万老年人;发放残疾人“两补”资金5110.5万元,惠及56.18万人次;全市共有孤儿98人,发放孤儿养育资金213万元。
2、聚焦智慧养老,构建养老服务“新体系”。一是搭建“硬骨架”。市级层面,重点建设功能全、环境优、品质高的市康养服务中心,建成投资2.3亿元、占地150亩、床位1000张的荆门市颐养院,11月投入试运营。县乡层面,重点建设辐射广、服务优的区域化养老中心,主要满足“三无”“五保”对象、失能半失能人员兜底照护需求,全市建成12个。社区层面,重点建设社会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驿站,建成500㎡以上的驿站95个,中心城区实现全覆盖。家庭层面,重点推进特困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今年改造完成750户。二是融通“软服务”。投资1000万元,建设覆盖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养老服务资源融合共享,为全市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智能监护、心理关爱、健康管理等全链式服务,实现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资源共享。三是拓展“微末梢”。针对特殊困难群体买菜难、做饭难、吃饭难等“就餐”问题,深入开展社区幸福里食堂建设,重点满足失能、失智、独居、高龄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助餐服务需求。全市共建成社区幸福里食堂30个,惠及10万多名特殊困难群众。
3、聚焦基层治理,培育文明城市“基因源”。一是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全市235个社区平均面积达850㎡,中心城区72个社区达1000㎡以上,东宝区浏河社区建成1500㎡的幼儿托管中心。在中心城区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建立集党建、政务、养老、物业等智慧应用场景于一体的智慧社区网络服务平台。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指导全市1342个村组建了红白理事会、完成村规民约修订,推进移风易俗。深入推进“五社联动”,京山市被纳入全省“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县。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会同市委组织部举办100个社区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全面落实社区工作者“四岗十八级”待遇。二是规范社会组织管理。开展社会组织涉企收费专项整治,全市抽查45个社会组织,下发整改通知书19份,取缔15个社会组织。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困难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全市社会组织捐赠资金320万元,开展了扶老、助残、扶幼等公益服务项目10多个。三是规范区划地名管理。全面完成乡(镇)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工作,通过了省级乡镇勘界验收,市本级、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被确定为优秀等次。推进地名成果转化,编印出版了《荆门市地名录》《荆门市标准地名图集》和新荆门市行政区划图,扩大了民政工作影响力。积极开展乡村地名服务试点,钟祥市被确定为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单位。
4、聚焦社会稳定,拧紧民政系统“安全阀”。一是抓严抓实疫情防控。进一步强化精准防控措施,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紧盯养老、儿童、救助、殡葬、婚姻等重点场所,严管工作人员和服务对象,认真落实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工作,开展常态化明察暗访,点对点通报问题,督促各地及时整改。二是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以民政服务机构为重点,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推行“五步安全法”,即日问安、夜巡安、周查安、月督安、季评安,确保民政系统安全稳定。三是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排查全市所有养老服务机构(场所)458个。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救助养老儿童资金审计发现问题专项治理、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活人墓”整治、社会组织乱收费整治专项治理。纵深推进殡葬审计专项整改,梳理出问题81个,已整改完成72个,长期整改9个。
5、聚焦自身建设,把稳民政工作“思想舵”。一是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全面动员部署民政系统开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印发了《市民政局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方案》。局党组成员带队赴各地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民政系统落地见效。结合岗位练兵、科级干部轮训班、线上答题竞赛活动,以专题会议、周四夜学、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动员组织民政干部学理论、讲业务、比技能,做到天天自学、周周夜学、定期考学。二是扎实开展实践活动。在全市民政系统开展百名党员干部、百家社会组织包联百个养老机构、百个社区、百个困难群众家庭的“三百连企”“三百连社”“三百连亲”活动,深入推进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锻造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作风。活动开展以来,已走访服务对象300多人,收集意见建议106条,推动解决了社区工作负担重、农村人情风严重、社区助餐服务缺失等问题。 三是优化机制凝聚合力。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局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局属单位财务管理的意见》和议事决策、周安排月例会、干部人事管理、民主理财等两个“意见”、十项制度,形成步调一致、高效规范的运行机制。
(二)部门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市财政局绩效评价工作相关要求,市民政局成立了以局长喻恩宏为组长,副局长叶孝全为副组长,各单位(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对照自评方案进行研究和部署,党组成员及各单位、各科室全程参与,按照自评方案的要求,对照各实施项目的内容逐条逐项自评。通过查看现场,资料档案的收集、整理、台账明细等核对工作落实情况,对各项任务完成的质量和进度进行综合测评。根据评价材料结合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评分、形成绩效评价自评报告等工作程序,确保了绩效评估工作按照相关文件精神不走样。在自评过程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及时纠正偏差,为下一步工作夯实基础。
(三)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民政部门2022年度预算收入为11,605.29万元。2022年实际总收入21475.67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4235.15万元、其他资金收入17240.52万元。
民政部门2022年度总支出为21,680.25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6273.16万元;项目支出5407.09万元。执行率100%。
2.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数量指标方面:
城乡低保保障人数做到应保尽保;特困分散供养、集中供养人数做到应养尽养;临时性救助人次数3,633人次,做到应救尽救;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量835人,做到应救尽救;保障孤儿人数100人,做到应保尽保。
建设区域化养老中心12个;建成社区(村)养老服务驿站50个;特困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750户;建成社区幸福里食堂30个;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机构养老床位数的比例达到65%。
抽查审计社会组织38家;社会组织参检率达到91%;开展了扶老、助残、扶幼等公益服务项目10个;地名成果转化编印出版《荆门市地名录》《荆门市标准地名图集》和新荆门市行政区划图。
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数量、困难群众基本殡葬费用补贴人数都做到应补尽补;殡葬审计专项整改梳理问题81个,已整改完成72个,长期整改9个。
质量指标方面:
城乡低保标准、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临时救助水平均不低于上年。
市康养服务中心功能全、环境优、品质高;建设覆盖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中心城区开展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建立集党建、政务、养老、物业等智慧应用场景于一体的智慧社区网络服务平台;乡(镇)级行政区域界线勘界工作全面完成。
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风险隐患全面排查;民政服务机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全面排查。
时效指标方面: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金按时发放率大于90%;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人补贴资金发放及时率大于90%;社会组织引导培育资金下拨及时率达到100%;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及时率达到95%。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社会效益指标方面: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不断兜牢;社会救助机制不断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困难群体社会福利水平稳步提升。
养老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有效供给进一步扩大;智慧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社区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健全;社区工作者“四岗十八级”待遇全面落实;社会组织管理不断规范;区划地名管理不断规范。
殡葬领域专项整治成果不断巩固;殡葬公共服务兜底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快推进。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满意度指标方面:社会救助对象对社会救助实施的满意度达到90%;老年人对养老服务质量的满意率达到90%;社会服务与社会组织培育引导补助项目受益群体满意度达到95%;群众对殡葬基础设施的满意度大于85%。
(四)上年度部门整体部门自评结果应用情况
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在2021年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重点评价项目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项目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资金管理办法》和《养老服务驿站建设标准》,组建督查工作专班,对县(市、区)资金执行情况进行督查。
将2022年度荆门市民政局整体绩效评价情况在市民政局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批评。